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西气东输二线:600亿“蓝金”的溢出效应

2013-08-29 13:44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西气东输天然气发电天然气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8月21日18时整,西气东输二线霍尔果斯首站已累计接输中亚天然气600亿立方米。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可观的输气量,人们或许会联想到天然气与各自生活相关的某种联系,但其内涵和外延却远比这个巨额数字本身要大得多,其所带来的多重效应正不断向外涌溢。

①图为中油海101铺管船在西二线的铺设香港海管作业现场。

从运输方式上看

管道运输的经济安全环保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管道运输在中国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它是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五大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成本低、消耗和损耗少、更加安全环保等优点。今天,西气东输二线把我国现役和在建管道连接在一起,在中国形成4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支柱,运输优势尤为明显。

6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煤炭1.536亿吨。这些煤如果用一列运力为2万吨的电力运煤车列,从新疆霍尔果斯运往北京,共需7680列;如果每天可发5趟列车,需4年多才能运完。若按10吨载重卡车计算,需1536万辆才能装完,车队总长度超过18万公里,可绕赤道4圈半。

换言之,这相当于为铁路运输减少了兰新线铁路1年多的货物运输量,相当于又修建了一条兰新线铁路;为公路减少1536万车次的货物运输量,大大减少了公路运输的风险和拥堵,腾出了宝贵的运力空间,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今天,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三线将承载运“煤”的使命,不同的是把煤炭就地转换成的煤制气,通过管道输向下游市场,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换着燃煤,从生产到消费终端需要很多大小车辆、簸箕铲子的装卸搬运才能进入居民家中。而天然气直接通过管道送到百姓家中的灶台上,每个中国用户的燃气开关与中亚国家气田的井口阀门一脉相连,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没有任何一处暴露,整个运输过程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输送动力主要依靠天然气自身压力和每隔一定距离建起的一座压气站。相对于其他运行方式,管道运输减少了大量的运输费用和能耗、环境污染和污染物排放、人力物力的占用和消耗,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交通事故高发的今天,相对于公路运输而言,管道运输又可减少交通事故。中亚—西二线管道建成投产至今,天然气在4多万公里的管线上日夜奔驰输送,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由此可见,管道运输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其他运输方式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和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正是由于管道运输的这些突出优势,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不仅仅把管道运输局限于输送气体和液体介质。芬兰开始打造地下管道运输垃圾系统。美国一家公司开始研制一个看起来很疯狂的交通项目——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建成后北京到纽约只需2小时,环游世界也只不过才6个小时。可见,以中亚—西二线为代表的油气管网或许正昭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管道运输时代”正在向中国走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气东输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